乐龄人士的突破

上个星期我的母亲与朋友去市区的菜市买菜,她在那儿看见有一群年轻人拉起长长的布条,呼吁群众在上面签名支持。我的母亲走前一看,原来是反对内安法令的签名运动。在这群年轻人积极的呼吁下,她便在布条上签上名字。

后来回到家,她告诉我有关的经历,言谈间流露罕有的兴奋情绪,仿佛做了一件伟大事件似的。坦白说,对于我母亲那一辈的人士来说,签名反对一项法令,是需要一点勇气的。

自从308大选的政治海啸后,许多州的民众对于一些不满的政策,都一改之前漠不关心,或者明哲保身的心态,大声说出自己的不满,甚至用行动来表达,尤其是乐龄人士。

上个星期,电视新闻报道有关声援郭素沁的活动,两位乐龄人士面对电视采访时,愤怒地“呛声”,纷纷发表不应该引用内安法令扣留郭素沁的看法。后来郭素沁被释放后,前往士布爹的快乐花园答谢选民,当地大批乡亲父老还燃放鞭炮欢迎她。

在308大选前,有政治观察指出,华社大约有30%的忠心国阵支持者,而这个群体中,以年长的占大多数。这种说法是有依据的,因为年长一辈的政治思维较保守,他们只要求生活温饱,其他的不公平事情都可以忍耐。

基于持有类似看法,在308大选后,有一些政治人物对于失去华社的支持感到不解:“大家有工作、吃得饱,为什么要更换州政权呢?”他们的疑问,只有一个答案:民心变了,包括乐龄人士。

上个星期的916期间,我的弟弟从吉隆坡来电,问我槟城的情况,有没有人赶去超市大量购买食品作储存。我真的不清楚,因为我从来没做过这种事情。

后来与朋友聊天提起这件事,朋友说他也有问母亲是否要储存食品,而他的母亲竟然回答:“人讲没事的啦!”令他刮目相看。之前的大选期间,他母亲储存的食品足够全家吃3个月。

当代民主理论发现,如果一个社会的精英阶层缺乏共识,那么民主建设就难以达成。同样道理,如果一个社会的年长群体缺乏民主理念,那么民主建设也难以达成。

不要小看乐龄人士参与的签名活动,或者“呛声”行为,或者不储存食品的打算,因为这些举止的背后是一种对民主理念的理解,也是对民主制度的支持。毕竟他们都是从权威时代走过来的人,在心理层面中,对政治权威俯首帖耳也是一种惯性思维,而现在能够突破这种战战兢兢思维,确确实实不容易。

我国51年的民主制度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人民必须理解民主的理念,促使国家的民主制度有更好的品质,而308大选后,乐龄人士对于民主理念的新体验,更显示他们的政治思维趋向成熟。

(2008年9月25日)

壮观过后的省察

2008年北京奥运已经落下帷幕接近3个星期了。关于北京奥运的报道,除了在中国荣获51金牌之外,奥运开幕与闭幕的盛大表演也是许多报道与评论津津乐道的课题。

海外华人对于北京奥运的成功举行,有一种难于形容的荣耀与欣慰,这种民族情怀的深厚,以年长一代最为浓烈,不过随着年龄的递减,有关情怀也随着降低。一场林丹对垒李宗伟的羽球决赛,对于两位选手的支持度,就可以显露几代华人不同的情怀。对于年轻华人来说,中华文化与中国是两个可以区分的文化与国家的不同概念,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北京奥运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对外盛事,因此中国政府耗资430亿美元(1462亿令吉)主办奥运,这笔庞大资金是前5届奥运会的投资总数。为了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中国(或许只是北京),或者让全世界看见中国作为新兴大国的地位,430亿美金是必须花费的代价。

凤凰卫视《新闻骇客》赵少康在北京奥运遇见一位外国女义工,她说当了7次的奥运义工,没看过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拼命办奥运的。在他的部落格里,他也说了一个北京人自己调侃奥运的顺口溜:“有这么多钱的国家,没有这么多人;有这么多人的国家,没有这么多钱;有这么多钱又有这么多人的国家,没有这么多听话的人。”

奥运的绚丽壮观开幕闭幕演出,让许多海外华人惊叹,纷纷以赞赏的眼光视之。其实这类华丽炫耀、啧啧称奇的壮观表演的背后,显露的意识与心态就是“有这么多听话的人”。

香港评论员林沛理一针见血指出,只有在政治体制上权利高度集中,在社会价值上重视官僚权威、纪律与服从,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威权主义国家,才善于制造这种“人肉奇观”的大场面。

虽然中国政府极力强调北京奥运开幕闭幕是以天人合一、和谐社会为主题,但是这种说法只是披上一层外衣而已,表演内涵上依旧是“集体主义美学”的极致表现,而林妙可和杨沛宜以及脚印烟花的“特别安排”就是类似思维的“延伸产物”。

无独有偶,最近北韩动用逾万人表演庞大场面的“阿里郎庆典”(据说表演人数比北京奥运有过之无不及),这种强调集体意志的阅兵式演出,让许多前往观看的旅客,见识了北韩政府操控与动员人民的超级能力。

已经有一些评论认为,这种“集体主义美学”的思维模式,对于中国在未来的文化与软实力的发展方面,是一种隐忧。因为文化应该是展现一种开放自由的氛围,而不是强调集体、单一、极端、大气的表现。

北京奥运闭幕的“伦敦8分钟”,对于刚刚看完闭幕式的观众来说,显得非常单调、朴实,不过它展现的特点是多元化。像“伦敦8分钟”的表演者一样,伦敦是一个让不同种族、肤色、年龄的人,共同施展个人的不同才华的城市。

因为奥运,北京面貌一新,可是北京只是中国的其中一个大城市而已。奥运期间,北京人展现的文明程度,不可能代表中国人的整体文明水平,就像赢得51奥运金牌不表示已经是体育强国一样,因此中国还要多多加油。

(2008年9月18日)

50亿的教训

用英语教数理的政策实行了6年,首批从一年级开始接受用英语学数理的小学生,今年参加六年级评估考试(UPSR)了。

虽然用英语教数理的政策已经推行了6年,可是许多矛盾与弊病不时出现,影响小学生掌握数理的能力,不过根据教育部的学生成绩研究,学生的数理成绩并没有大幅度滑落(有学者质疑公布的报告)

2003年,前任首相马哈迪不顾教育专家以及民间文教团体的反对,一意孤行实行用英语教数理的政策,而6年来政府总共用了50亿令吉来落实有关政策,大部分的款项花在为教导数理的教师购买手提电脑,LCD投影机,教学软件等。除此之外,数理和英文教师的5至10%额外加薪也是一项长期的庞大开支(英文教师必须提供语文协助,因此也获得额外加薪)

日前苏丹依德里斯师范大学的研究显示,以英语学习数理的学生,数理成绩很差,大部分学生依然认为,他们很难以英语跟进数理科的教学进度,这也反映了英语教数理的缺点。

负责这项研究的依沙哈教授认为,使用英语教数理,小学生不但无法有效掌握数理,也无法掌握英语,造成他们在学业上双重损失。他也指出,来自乡区和贫穷家庭的小学生是最大牺牲者,受惠的只有来自富裕家庭和在城市著名学校就读的学生。

依沙哈教授认为这项用英语教数理的政策是失败的,并呼吁政府以母语来教授数理科目。他也强调,提升英语水平,应该通过增加英文课,以及在英文课程中加入数理元素,让学生也掌握一些数理词汇。

其实依沙哈教授的观点,也是教育家一直以来秉持的教育理念:用母语教导数理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让小学生掌握数理的基础。

用英语教数理政策的另一个失败点是数理教师的英语能力与工作态度出了问题。

根据2007年总稽查司报告,大多数中小学数理教师的英语能力仍处于低水平(令许多家长担忧),其中原因是学术资格和教师在SPM的英文成绩。

坦白说,这群教师是不应该出现英语能力低落的情况,因为教育部已经为他们提供种种培训课程,也安排英文老师提供语文协助,而且他们都获得额外加薪的奖励。

我国不是单语系国家(泰国、日本、韩国、中国才是),英文是日常生活中避免不了的语文,而教师都是知识分子,除非是不长进、好逸恶劳或者英文老师不积极配合,不然他们不可能6年以来都不能用英文教学。

2007年总稽查司报告也揭露,在英语教数理的政策下所提供的电脑器材和教学软件也没获得善用,甚至有812所学校的数理教师把有关电脑器材和教学软件丢失了,损失高达956万令吉!

在我国庞大的公务员体系中,教师是最大的群体。我国公务员以不注重绩效、大锅饭心态见称,许多教师身在其中,难免也染上恶习。

用英语教数理政策,先天不足(小学生适合以母语学习),后天失调(数理教师英语能力低),实行了6年,花了50亿令吉,也该再做个决定了。

(2008年9月11日)


弱党无协商

延伸阅读:

《当今大马》报道有关巫统前州委怒撕许子根肖像新闻



当我看见这些照片和新闻报道时,不禁感到错愕与惊骇。

槟城巫统升旗山区部主席阿末依斯曼在新闻发布会上,任由支持者把许子根的肖像从墙壁上拆下,并当场撕毁。这位支持者的那副嘴脸,令人看了就不舒服。后来,从报道得知,他们还踩踏肖像,看来网络新闻的编辑较厚道,没把该张照片刊登出来。

阿末依斯曼的“华人寄居论”所掀起的风波,比想象中的还要猛烈。

他不理会正副首相的劝告和声明,无视现实环境的需要,一意孤行,发表讨好族群的激烈言论,破坏种族融洽的关系,最主要的原因是巫统党选在即,他认为煽动性、逞英雄的谈话,能够获得支持(至少有槟城巫统13区部的支持),而他也相信有机会在党选中获得佳绩。他的党选算计也是大家都非常清楚的。

对于“华人寄居论”的言论,阿末依斯曼显露了政客投机的心理以及“硬拗”的心态。

为了把他个人政治生涯的危机变为转机,他把事件焦点不断地转移,从“不曾说过”到“我指的是独立前”、从“记者误解、歪曲”到“民政推波助澜”、从充当族群英雄到攻击许子根,看来他这份政客的能耐似乎“师承”陈水扁。


其实阿末依斯曼把民政扯下水,他是有政治现实的考量。

308大选,国阵政府不得民心,连累民政惨败,槟城州政权易手,一夜之间,民政的威望与实力跌落谷底。阿末依斯曼非常清楚槟城巫统党员的想法:是民政得不到华人的支持,才导致国阵的槟州政权易手。

阿末依斯曼利用这种群众心理,把“华人寄居论”的风波,“硬拗”成是民政在推波助澜,以掩饰其政党无人支持的窘境,并把要强逞族群英雄的角色,反套在许子根与民政的身上,而自己却能以受害者的弱势身份出现,博取党员的同情与支持。

正如弱国无外交,弱党也无协商,这是政治的现实。

民政在国阵的地位已经大大不同往日,昔日口口声声的协商精神,看来今天也没有多少可以商量的筹码了。308大选之后,国阵的不公平政策似乎无多大改变,而岛上人民所期待的公平与公正,有越来越明显的现象显示,已经不再寄望民政为民请命了。

826峇东埔补选,安华大获全胜,赢得六成半的马来人选票和近九成的华人支持。当天晚上,成绩揭晓后,我收到这样的简讯:“身在马华,心在安华、身在民政,心在公正。”这两个华基政党已经来到政治的十字路口,政党的未来取决于今日的决定。

虽然许子根带领的民政已经不容易挽回华人的信心,可是他也不应该遭受区区一个巫统区部主席如此无礼、无教养的对待。如果这次民政决定不继续留在国阵,大家也不会感到错愕与惊骇。

(2008年9月10日)

后记:这篇文章只可以刊登在部落格。


国旗的炫耀与焦虑

星期六晚上,也是国庆日前夕,几位朋友约在我家,带着一点庆祝国庆日和啤酒没涨价的庆幸心情,喝酒吃花生聊天。深夜时分,光大旁边,绚丽的烟花在夜空绽放斑斓色彩,我和朋友从阳台遥远望过去,仿佛坐在舒适的贵宾席观看烟花演出似的,十分享受。

之前州政府举办的庆典,如有燃放烟花的话,地点往往都选择在旧关仔角。由于岛上的公寓高楼日益增加,旧关仔角上空的耀眼烟花也经常被阻挡了,只听闻烟花升空的隆隆声响,却没有眼福观赏。

其实最佳的燃放烟花地点是在光大的顶楼,在那里升空的烟花,其高度是没有任何一座大厦可以阻挡的,相信几乎大部分的乔治市及北海的人民都可以大饱眼福。


经过308大选与826峇东埔补选后,今年的国庆日的气氛是有些不一样。有人会觉得今年的国庆日气氛似乎比往年平静、低调,不再见到满街插着小国旗的车子在奔驰,也不见满街的国旗在飞扬,不过这种“平静、低调”的国庆日气氛却是我们从小到大都熟悉的,不是吗?

我倒是觉得,过去几年的国庆日气氛已经陷于喧闹、浮躁、炫耀,甚至焦虑的窘境,只是许多人不自觉而已。


庆祝国庆日有各式各样的精彩方式,但是许多团体与个人却偏偏倾向制造最大、最高、最多的各种国旗。而类似展现国旗的活动,其背后也脱不了各个团体乘机出风头的心态,更糟的是这种炫耀风气竟然与爱国画上等号,导致更多团体与单位群起响应、跟风,成为国庆日期间的特有喧闹。

除了炫耀风气之外,也有焦虑心态。

之前有政治人物曾经批评华裔商家没挂国旗,因此有不爱国之嫌。这种言论一出,就有一些政党的服务中心马上免费分派各种国旗,并呼吁大家在商店门口以及车子上都要插上国旗。这种急于表态或者焦虑的心态,导致整条街的两旁商店门口几乎布满国旗(惟有街区盂兰盛会才有如此百旗飘扬的盛况),仿佛国旗的多少与爱国心的强弱是正比的。

我国已经独立51年了,实在不应该以悬挂多少国旗来表达对于国家的认同,这是一个非常肤浅的说法,幸亏308大选以后,类似的说法已经不在槟城出现,我们也避开了炫耀和焦虑的无形压力。


但是,独立51年的今天,对于这个国家真正的挑战,可能此刻才真正开始。政治人物与官僚体系里的贪污、腐败、傲慢、偏见、极端、霸权等已经暴露无遗 ,经过308大选,人民尚等待一次真正的清算。

去年的今天,我看不见美丽的烟花(我也忘了有没有燃放),今年国庆日的烟花在我眼前绽放耀眼的光芒,希望明年的国庆日,烟花依然灿烂,最重要的是不要再有到底要悬挂多少国旗的烦恼。

(2008年9月4日)

色彩与舞会文化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终于落幕了。

本届东道主中国以51面金牌荣获总冠军宝座,一举成为世界体育大国。中国运动员,肩负着13亿人民的重任,终于完成了国家的百年磨难、民族的百年梦想,也让中国人民的爱国心志和民族情怀,涨至亢奋、骄傲的最高点。

在8月8日晚上的奥运会开幕表演,张艺谋已经精准地掌握中国人民需要的炫耀、辉煌、绚丽、大气、豪华的宏伟气势,并为中国夺取奥运总冠军的企图心,做了显露无遗的信心展示 。

虽然中国网民的批评声不绝如“就是人多好用嘛”、“有科技没创意”等,可是奥运会开幕表演的思维,仍然依附在中华文化的美学范畴内,因此海外华人对于这种演出的呈现方式,一般都认同它所展现的种种斑斓色彩。

鸟巢运动场内,一幕又一幕充满中华文化与历史的开幕演出,其色彩斑斓及绚丽多彩,对具有中华文化背景的人来说,类似炫目色彩是熟悉的。绚丽多彩的颜色是中华传统建筑物,如庙宇、宗祠的一大特色,甚至一些中餐馆以及及欧美国家的唐人街牌楼,也不例外地选用中国宫殿式的大红大金装饰,以展现中华文化的豪华气派。

这种华丽色彩、金光鲜红的色彩风格,在我们眼中是鲜亮的、热闹的,不过在欧美人眼中则是艳丽的、刺激的。基于文化背景与美学要求的不同,一般欧美人会觉得北京奥运会开幕表演是壮观的、奢华的,而不像我们觉得创意十足、感动人心。


通常奥运会的闭幕表演的特点,是要呈现欢乐、狂欢的舞会气氛(party),让观众与运动员能够以轻松的心情,为奥运会画下句点。坦白说,北京奥运会的闭幕表演,依然跳不开那种展现辉煌、绚丽、大气的宏伟思维,令现场来自五湖四海的运动员难于参与其盛。

舞台中间的“记忆之塔”表演像极了抢包山的民俗演出,而接下来的围绕着高塔周围的表演,与那种传统民俗宗教仪式或者节庆演出非常相似,连一群歌手唱的歌曲也不能引起共鸣,所以更谈不上什么轻松、欢乐的参与舞会气氛。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闭幕演出充满欢乐的舞会气氛,让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35岁以上)

那年美国歌手莱诺里奇(Lionel Richie)的流行歌曲《All Night Long》红遍全世界,在闭幕礼上他演唱这首非常合时以及混合强烈舞曲味道的悦耳歌曲,加上约百位舞蹈员跳出当时最流行的霹雳舞(breakdance),一时之间狂欢的舞会气氛沸腾起来,连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唱起歌来。

舞会气氛是需要强势的流行文化来支撑,而早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闭幕演出,美国已经向全世界展现它的超级软实力——流行文化。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已经成功展现它在竞技体育的超级实力,而在未来的日子,文化方面的软实力,是它必须积极努力的方向。

(2008年8月28日)

延伸阅读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闭幕演出,由Lionel Richie演唱《All Night L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