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能讀兩種中文的人


——繁簡共用:大馬華人的優勢


上周我撰写有关槟城中文路牌繁简争议的文章,之后有接到一些朋友的回应和看法。不过,多数人的态度是无所谓,有位朋友甚至开玩笑地对我说:“你吃饱没事做?繁体简体的中文路牌,你不会看啊?我们都是能读两种中文的人,管他什么体!不要写日文就好了。哈哈!”

就是因为有像我们这种能读两种中文的人,方能体会繁简皆通的优势与灵活,所以觉得更应该保持/维护这项难得的优势,一种马来西亚华社特有的繁简共用的多元优势。

虽然26年前教育部开始在华小全面采用简体字,可是并没有淘汰或禁止使用繁体字,因此繁体字的应用,在我国依然蓬勃。

我国的中文报纸(作为学校以外最重要的中文教育推广单位)在繁简体运用方面(包括报纸的网页),基本上可以分为3种:简体字,繁体字和繁简共用。他们在繁体字传承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们提供一个学习平台,让年轻一代通过阅读报纸或其网页,“识繁写简”,成为能读两种中文的人。

谈到使用简体字的重要,通常会有这几个耳熟能详的重点跳出来。第一,遵照中国的步伐;第二,与世界接轨;第三,容易书写,利于推广,对于扫除文盲、普及化,起了作用等。

上述的说法,纯粹是中共政府对于使用简体字的政策作合理化的解释,它主要的诉求对象是中国国民。虽然我们的华文使用政策基本上跟随中国大陆,可是我们不是中国国民,因此对于那一套官方说辞,我们实在没有义务及必要,毫无怀疑的全盘照收。

针对第一点,我们基本上跟随中国大陆的华文使用政策,但是不一定全盘跟随,我们有各种取舍的权利(继续使用繁体字不代表固步自封、开倒车,反而是在传承祖先写了3千年的汉字),也包括规范华语的在地化这一块(这是另外一个重要课题)

第二点“与世界接轨”是一个误导。根据资料,全世界约有3、4千万人使用繁体字,而这3、4千万人散居在世界各地(包括台湾与香港),换句话说,除了中国大陆使用简体字之外,目前繁体字依然是全世界海外华人使用最普及的中文,而未来50年全球还是会有数千万人在使用它。

第三点“容易书写,利于推广” 更是似是而非的说法。难道只有智商较高的人才能学繁体字?难道台湾与香港的小孩比较聪明(还有当年的我们)?难道为了“利于推广”,英国人会把英语简化,例如把go, going, gone, went语法改为只用go则可?

我不是反对使用简体字,而是反对那些认为只有简体字才属于所谓“正统”、“权威”、“趋势”等的说法与观点,这有点像把繁体字当“破四旧”看待,也间接地打压它生存的空间。

我们有必要认清楚我们生活环境的多元文化特色。我们拥有繁简共存的空间,就不应该自我阉割,把它沦为单一的空间。我们要时时强调拥有多元化的空间,因为它是我们的优势与骄傲。

针对槟城中文路牌繁简的争议,州政府已经开始推行网上公投的活动,让人民来决定。对于这项公投活动,我有一些看法。如果人民反应热烈,有数十万人参与,那是最好不过了。如果只有数百或数千人参与(槟城有逾百万人口),那么公投的成绩能算是反映民意吗?

假如公众反应不热烈,那么州政府应该以槟城的多元文化特色作为考量,选择繁简共用的中文路牌,在一个路牌上使用繁简双体字,或者路头与路尾各别使用一种繁简体字,让我们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或者台湾总统马英九到访时,展现我们马来西亚华人能读两种中文的能耐。

(2009年10月16日)

延伸閲讀:

我们是能读两种中文的人(原文)

新闻:古迹区中文路牌繁简民调

李耀祥:《用正體字錯之有?》(原文刊登于《星洲日報》09年10月21日)

沈志偉:《簡體真的是大趨勢嗎?》

杨欣儒:《中文路牌采用简体字何错之有?》

杨善勇:《繁简在槟城的大街交汇》

《光华日报》网页

《星洲日報》網頁

《光明日報》網頁

《南洋商报》网页

《中國報》網頁

《東方日報》網頁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