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長的三把火


我国教育部有一个特有的现象,那就是每位新上任的教育部长似乎都有大展宏图的雄心壮志或者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心态。他们一上马就任,许多所谓的崭新政策或者改革大计则纷纷出笼,官员、教师、家长、学生往往被这些轰轰烈烈大计划搞得不知所措,可是过了不久,一切又折回原点,仿佛船过水无痕(白忙一场)

教育部长慕尤丁也不例外,最近连续抛出几项政策与建议,如提早小学入学年龄、废除UPSR及PMR评估考试建议以及决定在国小开办华语与淡米尔语班等,让官员、教师、家长、学生再度调整心态来应对再度出现的教育改革计划。

当然我们也理解,世界潮流不断地变化,教育政策必须相应地对时代趋势作出适当调整,可是我国的教育政策,似乎不能秉持办教育的独立性与专业性,它往往受到许多来自不同领域或团体或族群的干扰,因此无论在之前的策划或者之后的执行,往往都偏离原本单纯的目标与愿望。

最典型的例子是用英语教数理政策,这项政策实行了7年,花了50亿令吉(购买电脑设备以及数理教师额外加薪),最终还是以失败收场。

用英语教数理政策的失败,除了显露教育部官员与教师的薄弱执行能力之外,也曝露了我国不同族群团体在维护各自母语时,对政府推行的种种有关语文政策,皆抱着怀疑甚至不信任的态度。在内忧与外患的双重打击下,这项政策让官员、教师、家长、学生白白浪费7年的时间。

所有的教育改革大计,必须获得官员与教师的认同,以及有效率的执行,不然的话,改革大计将沦为空谈。然而我国公共体系的传递系统,长年以来遭受抨击,去年我曾在本栏《教师的尊严是靠赢回来的》一文中提到,作为公务员的一分子,同样置身于这种体制下,许多教师也不容易做到出于污泥而不染的行为标准。毕竟人是有一种惰性的,如果体制不严格实行绩效、效率、问责的办事准则,人轻易地往马虎、偷懒、敷衍的方向沉沦。

我的朋友长居意大利,她在儿子入学后,曾经就儿子学习的事闹过两个笑话。首先是教导孩子做功课。当老师知道后,便请她马上停止,原因有二,一是孩子会对两种不同的教导方式感到混乱,二是老师无法评估他的教导方式是否对孩子有效。其次是询问其他同学的考试分数。当他的丈夫知道后,也要她马上停止,因为打听其他孩子的考试分数犹如打听女人的年龄一样无礼。

我的朋友笑说,如果她的丈夫看见我们报章上的“小状元榜”,肯定会不可置信。意大利人也有光宗耀祖的观念,但是对孩子的要求和我们不一样。同样的,我对意大利教师的专业态度,也感到不可置信,竟然有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如此自信、对自己的学生如此负责。

我国教育方面的问题(政策、观念、执行、能力),的确太多太多了,如果无法一一有效解决,我国要迈向高收入国的目标,肯定不能达到。所有从低收入升上高收入的国家,如日本、新加坡、南韩等,成功转型的方法,都与推行高素质教育有关,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

我只是担心,慕尤丁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各种教育改革计划,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最终也变成三分钟热度的典型公务员办事方式,而学生再度成为教育改革实验的白老鼠。

延伸閲讀:

原文刊登于光華日報“島城啓示錄”(2010年7 月9日)



公正黨的權力遊戲

最近雪兰莪州公正党进行大震荡人事改组,州务大臣卡立把公正党雪州主席职位让给原任联邦直辖区主席职的阿兹敏,而联邦直辖区主席职位则由该党最高理事再益依布拉欣补上。

雪州公正党在改组之前,已经有媒体报道,以阿兹敏为首的“15国会议员集团”逼宫事件,展开党内派系权力斗争的行动。无风不起浪,根据报道,几个星期前,在吉兰丹召开的人民公正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卡立已经遭到阿兹敏和蔡锐明的批评,指控他没有“照顾过去十年辛苦奋斗的党员”,原因之一是卡立掌握雪州政联公司的1千个空缺。

虽然公正党顾问安华口口声声说,倒卡立的问题不存在,更换雪州主席也没有幕后不可告人的议程,而卡立的地位也未动摇,这一切都是“巫统控制的媒体所炒作的”,可是一般相信,失去州主席的位子,意味着在处理党务以及整合党员资源方面,将陷于较不利处境。

坦白说,近两年来公正党的形象确实受到严重影响,主要原因是跳槽议员人数之多,令人“刮目相看”。308大选,人民把选票投给民联,就是不愿再看到国家经济与发展继续沉沦,可是大选后,公正党议员接二连三的摇身一变成为所谓“倾向国阵的独立议员”,类似的蛙跳行为,足于让选民错愕、摇头、叹息。

国阵执政我国逾50年,政治生态长期受到扭曲,说得好听是党政不分,说得难听是资源分赃。
许多人加入政党并非认同什么政治理念,而是希望从中获得各种好处,在利方面,寻求庞大如亿元工程计划,细小如巴刹摊档执照;在名方面,寻求每年赐封勋衔如“公公”等,这种畸形的“互惠互利”,严重侵蚀人民的权益,也导致我国在贪污方面的排名,常常高居不下。

无可否认,在公正党党员之中,前巫统党员的人数不少,他们持有升官发财的思维,难于改变,似乎当官的不住豪华洋楼、不驾名贵房车,便显得寒酸,或者窝囊似的。巫统党内至今金钱政治(贪污滥权)盛行就是典型例子。

不过,公正党内的有志之士也不少,他们秉持政治改革的理念,希望国家迈向公平、清廉、有效率的方向前进。该党尚有许多专业资格的资深党员,因此在提拔人才方面,人力资源充足。

民联政府执政的其中两个州,雪兰莪和槟城,皆是半岛资源最丰富的州属。公正党执政雪州,民行党执政槟城,两个州政府在过去两年的治理方式,与前朝政府比较,在执行力、透明度与清廉方面,人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次雪州公正党的人事改组,党内派系斗争游戏也暂时告个段落。其实该党也非常清楚,党的形象有大幅度滑落的迹象,因此是时候展开行动、努力打拼、重整形象,并积极展现政治改革的意愿,不然的话,即将来临的大选,布城之梦会变成南柯一梦。

延伸閲讀:

原文刊登于光華日報“島城啓示錄”(2010年7月2 日)

好像不是政府的責任似的


有次前往某所国民中学接太太回家,她前往那里参加公务员考试。考试未结束,我在校园闲逛,看见一辆崭新的巴士停泊在此(可以比美豪华旅游巴士),起初还以为是哪个政府部门派车来接送员工考试,后来仔细一看,才发觉原来巴士是属于这所国民中学的,我觉得有点纳闷。

我向太太提起巴士的事件,她告诉我,她曾经去过一所工艺中学,发现那儿有3辆校用巴士停泊在车棚。我觉得有点纳闷的原因是这2所中学都是“名不见经传”。所谓“名不见经传”是在政府公共考试中,它们没有名列表现最佳的10所中学排行榜。

在槟城,每年国民型中学在政府公共考试中表现都相当优异,可是有哪所中学有豪华巴士型的校车?这里的校车是指由教育部分配并聘请司机的,而不是由学校董事部或家协捐赠或筹钱购买的。

历年来我国的教育拨款都出现严重不公平/人为偏差的现象,导致华小、淡小、教会学校、国民型中学等,长年面对钱不够用的窘境。除了教师的薪金之外,学校的其他日常开销以及学校发展及维修费用,往往陷入捉襟见肘的困境。

近年来,华社对于类似的不公平现象,感到非常不满与气愤,因此对国阵政府的支持率急剧下降,可是华社面对的种种不满,往往只是自己知道而已,许多时候,马来社会是不会理解的。

马来社会不理解华小、淡小、教会学校、国民型中学等长年拨款不足是有迹可循的。几乎有一半的马来人尚居住在乡镇,而居住在城市的马来人,他们的生活习惯与思维,只是稍微比乡镇的开放一些而已。

他们大多数在国民学校念书,只看国营电视节目,只读马来报章及杂志。国民学校的设备齐全、校园广阔,他们也会以为其他源流的学校也是一样的,甚至备有豪华巴士型的校车。

如果电视节目和报章杂志的报道,刻意不提起其他族群面对的问题,他们是无法得知其他族群的感受;如果一些有机心的政客或官员有心在媒体上,做出一些歪曲事实的指控,他们是会误以为真的。他们看到华小校舍富丽堂皇,可是华社还是不支持国阵政府,你说,他们会不会认为华社的要求未免太高了?

最近政府表示,将在第十大马计划5年限期内,落实5岁孩童入学就读一年级的目标。如果不考虑儿童的心智发展因素,单单从国民小学的角度来看,这项计划实行成功的机会蛮高的,因为教育拨款绰绰有余,因此在学额、师资和设备方面,可以说是没有困难。

至于华小方面,所有的负担将再度落在华社的肩膀上。其实政治人物早已看穿华社对教育的心态,我们的两大的教育心态,一是“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二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点”;前者华社将负担学校设备不足的问题,后者华社家庭将负责孩子入学前的教育水平及教育费用,所以说,拨款不足变成好像不是政府的责任似的。

有次我的朋友不解地问我,不是所有的小学都是上下午班的吗?为什么他家附近的国小只有上午班而已?我笑笑地告诉他,国小的校舍足够,所以不需要把学生分配到下午班,华小的课室不够,所以才要上下午班轮替。

他听后恍然大悟,我还没告诉他,关于国民中学有豪华巴士型校车的事,相信他知道后,可能会睁大眼睛。

延伸閲讀:

原文刊登于光華日報“島城啓示錄”(2010年6 月25日)


納吉不得已的妥協


近来政府在推行多项政策时,似乎流年不利,引起民间及民联的强烈反弹。在面对庞大的反对声浪下,政府不得已必须做出改变、取消、收回等决定,导致陷入无能、缺乏考量的执行困境。

从1千令吉交通罚款建议、发出赌球执照、14支庄香烟期限、统制品执照到2个津贴数额,都是一连串的政策出现各种反反复复、朝令夕改的典型例子,让民众觉得政府总是仓促行事,或者抓不到解决问题的重点。

虽然多个政府部门都出现决策上的错误,可是根据最新的独立民调,民众对纳吉的满意度,从今年4月的69%升至5月的72%,创下新高点。三大民族中,印裔的满意度80%为最高,其次是马来裔高达77%,至于华裔的满意度也超过一半高达58%。

纳吉获得如此高的支持率,可是他一手推行的改革目标,如政府转型计划、新经济模式和“一个马来西亚”概念,根据独立民调只有大约50%的民众相信能达到目标。超过一半的马来人和印度人相信纳吉的改革能成功,可是只有30%的华人比较乐观。

评论人陈亚才指出,纳吉的个人声望只让他自己受惠,无法为国阵成员党如马华和国大党带来任何效益,成员党转身面向本身的族群时,依然面对许多悬而未解的老问题。

纵然纳吉有如此高的人气,还是无法荫庇马华和国大党,连巫统内部的声音也不是一片和谐,所以马来极端组织Perkasa才能趁势而起。依不拉欣阿里在土著经济大会上,当着纳吉面前说:“我们不同意新经济模式。

纳吉是全民首相,他推行“一个马来西亚概念”,可是他更是巫统的主席,一个以捍卫马来人权益与文化为斗争目标的政党,他拥有如此高的支持率,也同时面对同样高度的挑战。

关于Perkasa的真正目标,我曾在本栏的《納吉的難處与矛盾》一文中提到,新经济模式的重点是推动更公平政策,开放更多经济领域,加强国家竞争力,可是就是有一群人不甘愿眼巴巴看着手中多年来不劳而获的各种利益,就这样子不见掉,因此以“宪法赋予马来人的特权”挂名,实为保护自己利益的盘算。

对华社来说,Perkasa是极端组织,可是马来社会可不怎么认为。他们一般认为Perkasa在为他们争取应有的民族权益,正如董教总为华文教育争取权益、Hindraf为印度社群争取权益一样。


我们可以不同意这种说法,可是我们不容易改变这种看法。毕竟我国自独立以来,民族主义一直占据主流的政治思维,某个政党为某个族群争取权益,各自族群都有自己所谓的民族英雄(敢怒敢言、拔剑举剑),而这种政治斗争极少出现双赢结果,往往以牺牲某个族群的利益来完成所谓和谐、团结的大目标。

作为巫统的主席,纳吉无法忽视Perkasa的存在,也不能拒绝它,不然会被贴上“反马来人”的标签,这是民族主义政治的死穴。

第十大马计划出炉,土著企业在整体经济上拥有至少30%股权的目标保持不变,并鉴定5个行动来援助土著。来自Perkasa的压力奏效了,纳吉的高人气支持率也抵挡不住来自族群的压力,他不得不妥协,而这个妥协的决定也应验了70%华人对他的改革目标没有信心的民调。

延伸閲讀:

原文刊登于光華日報“島城啓示錄”(2010年6月18 日)

《納吉的難處與矛盾》

作者:歐宗敏

纳吉上任一周年,根据默迪卡民调中心发表的民调数据,他的总体支持度高达68% ,在印裔社会和华社的支持率方面,前者是51%,而后者是46%,种种迹象显示他是受欢迎的国家领袖。

不过作为巫统的主席,纳吉对于另一组民调数据则不这么乐观了。巫统在印裔社会和华社的心中,几乎是一个没有作为,甚至被鄙视的政党,因为支持巫统的印裔族群是13%,华裔族群则只有6%。

这个民调数据折射出纳吉作为巫统领袖和国阵领袖,两个党国身份潜在的难处与矛盾。

在去年10月巫统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为巫统主席的纳吉,把“一个马来西亚”的论述说得清清楚楚,也博得满堂喝彩与欢呼。我也在本栏的《纳吉时代正式开始》一文中提到:“一个马来西亚”概念严厉冲击巫统的基本政治理念,它意味着巫统必须走出种族主义框框,扩大视野与心胸,为全国人民斗争,不能只顾着马来人的利益。

可是那场大会上的热烈呼声与响亮掌声,并不意味着代表巫统上下党员已经达成共识,毕竟一个以捍卫种族权益作为奋斗基础的政党,要他们在短时间内作出180度的转变,是艰难的。

巫统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的短短几个月内,党内的右翼派系开始反扑,陆续发出极端、刺耳的噪音,例如纳吉前特别助理纳西尔的“印度祖先乞丐论”与“华人祖先娼妓论”、土著权威组织(PERKASA)的崛起及其主席依布拉欣阿里的种族主义之上的不堪入耳言论、巫统雪州署理主席暨农业部长诺奥玛的“华印先贤支持维护马来人主权”言论等,他们似乎对首相时时提起的“一个马来西亚”概念,表示不认同甚至做出挑衅的姿态。

一年以来,纳吉常常向民众做出“一个马来西亚”的“一阳指”手势,可是他的一阳指神功却没有直戳这群政客的要害,教训他们一番,也没有点中他们的哑穴,逼他们安静下来,相信在未来的日子,类似伤害种族和谐的言论依旧会不时出现。

无风不起浪,类似的极端、刺耳噪音,咋看之下,似乎是巫统种族主义分子捍卫民族权益的凛然行为,其实不然。

日前纳吉公布新经济模式,是继政府转型计划之后,第十大马计划之前的重要经济课题。新经济模式的重点是推动更公平政策,开放更多经济领域,加强国家竞争力,可是就是有一群人不甘愿眼巴巴看着手中多年来不劳而获的各种利益,就这样子不见掉,因此以“宪法赋予马来人的特权”挂名,实为保护自己利益的盘算。

纳吉对待这些类极端、刺耳噪音的态度,显露了他的难处与矛盾。不管是容忍,不理会,还是姑息养奸,纳吉就是没有展现果敢、无惧、强硬的领导特质(除了霹雳变天之外)。雪州议长邓章钦评论纳吉,一针见血指出:“到今天为止,纳吉也只能在旧有的体制上,进行战略性与策略性的调整,不论是在经济或者政治领域,都是如此。”

纳吉的“一个马来西亚”理念、政府转型计划、新经济模式及第十大马计划能否有效执行,将决定未来国阵是否继续执政中央,因此他应该凭着人气高涨的民意,果敢地处理巫统的右翼派系(还有120万公务员),因为这些都是他的难处与矛盾的所在。

原文刊登于光華日報“島城啓示錄”(2010年4 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