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空间

对许多年长一代的华人而言,“个人空间”,这个词汇像许许多多冒出来的古怪新名词一样,似曾相识、若有所闻,却从未了解。

对年轻一代的华人而言,个人空间像隐私、嗜好、品味一样,在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子,仿佛是生命的夜空里点点星光,显现耀眼、吸引人的特质。

个人空间的概念是新时代的产物(对年长一代来说,肯定是全新观念),它与传统中华文化中,强调个人与群体之间的人际关系和人伦关系等观念,有点差别。

在一个传统大家庭,或者三代同堂的超大家庭里,就家居环境而言,个人空间似乎是不存在的。客厅、饭厅、厨房都是“公众空间”,所谓个人空间局限在寝室,或者与书房而已。

为了能够让大家能和谐地共存于“公众空间”,因此传统中华文化的主要心思几乎都在人际关系和人伦关系的潭水里翻滚。

由于年轻一代的教育水平日益提升,有了独立思考,所以注重个人权利、个人自由的观念,与年长一代比较,显然有差别。

年长一代对这种变化感到有点不知所措,因此他们往往喜欢用类似“受西方文化影响”的论调,以解释自己不能理解的事实,而这个差距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代沟。

个人空间是注重个人权利、个人自由观念的衍生物。追求及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是一个人应有的权利与自由。个人空间小如一个房间,大至一个房子,都有它的存在意义,它的存在意义在于它展现了主人的个人生活方式、生活嗜好、以及生活品味。

个人空间有了一些有形事物(家具、电器、灯饰、花草、装修、颜色)的选择、设计、排列,它将慢慢地散发主人的无形生活方式、嗜好、及品味,而这些散发的元素也就是主人生命的一大部分。

对于想进入这个空间的任何人,必须获得主人的首肯,或者说主人在建立这个空间时,也在寻找一个与他有共识的人一起携手建造。

对于个人空间的要求,看似没有任何反对的理由可以成立的,可是在目前社会中,许多年轻一代华裔在传统观念、传统文化的压力下,不得不放弃拥有个人空间的奢望。最明显的例子是需要与父母同住。

许多年轻朋友想成家时,“是否要与父母同住”往往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如果有选择的话,他们宁可自己组织新家庭(个人空间)。他们的选择,并非像一般年长一代以为儿女长大后就遗弃他们、或者受到媳妇/女婿的影响,而是他们持有较浓厚的个人权利、个人自由观念而已,不过类似选择往往被一句“不孝”打得七零八落。

偶尔我会询问同辈友人,以后他们是否有与儿女同住的打算?

大多数的答案是“不会啦”,不过也有支吾其词的。

支支吾吾的语调似乎闪烁现实、理性的挣扎。传统的思维需要温和及理性的态度来慢慢地修饰、改正,支支吾吾的语调,也许不明确,倒不失为一种开始改变的声调。

(2007年10月4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