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壮游

每当我们看见欧美国家的学校,不管是小学大学,其设备齐全、完善的硬体设施,实在令人羡慕不已。不过在羡慕之余,由于“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上山下乡劳动”的观念在作祟,我们多多少少会怀疑,这些温室小花,没有狂风暴雨的洗礼,将来真的可以长成挺拔的大树吗?

大家知道,教育是一个国家迈向富强的基础,而欧洲国家的温室小花,后来确实长成大树。

今天的先进国家名册,欧美国家都是前十名,尤其是北欧国家。这也证明小时候生活优裕的人,将来也能成大器(比尔盖兹是吃牛排长大的)

欧洲年轻人在高中毕业后,还未进入大学生涯之前,有段称为Gap Year的空闲时间。

他们都会选择利用这段时间,独自前往世界各地旅行,开始可能在欧洲各国甚至世界各地一边打工、一边旅行,走遍书本上看过及读过的各种人文事迹、历史古迹,然后越走越远,亲自体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经历。

欧洲年轻人独自上路的情怀,并非什么新颖流行风潮,其实是一种传统。早在1718世纪时期,英国曾经掀起壮游(Grand Tour)热潮。当时英国政府鼓励年轻人(尤其是军人、外交人员、公务员)跨越英吉利海峡,到欧洲大陆见识不同的风土人情。

这一大批年轻人花费几年的时间,风尘仆仆走遍欧洲的大地河川,领略不同文化,也收集各种物品。据知,在100年之间,参与壮游的年轻人高达4万人之多,而至今在许多英国人的客厅里,依然摆设着当年先祖闯荡大陆带回来的纪念品。

后来,英国有能力管治遍布全球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殖民地,与其官员具有广阔见识是有关系的。

年轻人前往不同国家开始年少壮游,通常依靠3种方式。

第一是打工旅游。

许多纽西兰的年轻人背上背包前往几千里以外的欧洲边打工边旅游,在年轻岁月里留下自我探索、成长的难忘时光。他们把它称为Big OE(overseas experience)

第二是当国际志工。

我曾经在专栏里提起,一个医学系学生在假期期间,前往非洲小国马拉维当义工的经历。在满天星斗的美丽星空下,他不由自主地思考人生与专业的理想与价值。

第三是游学。

台湾演员桂纶镁曾经在大学时期,前往法国参与学生交流计划。在那里,她发觉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她看见渴望学习的同学,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同学。她也体会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她看到东西方学生学习的差别,西方学生主动追求知识,她的台湾同学到了大四还不知道为何念法文系,从此她开始珍惜及主动寻求学习机会。

欧美年轻人选择用一年的时间走出熟悉、安逸的家园,作为挑战及考验自己的性格与能力,这一趟自我探索的年少壮游,就像35年前卜狄伦(Bob Dylan)曾唱道:一个男子要走多少路,你才称他为男人?

延伸阅读:

有关gapyear的资讯。

http://www.gapyear.com/

http://www.gap-year.com

http://www.gapyear-newzealand.co.uk/

有关gapyear的书籍(英文)。

http://www.amazon.co.uk/Year-Book-Lonely-Planet-Guide/dp/1740596668

英国BBC有关纽西兰年轻人Big OE的报导。

http://www.bbc.co.uk/dna/h2g2/A455889

Bob Dylan's "Blowin' in the Wind"歌词。

http://www.bobdylan.com/songs/blowin.html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