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煎饼牛仔裤

上个星期出席梁文道在槟城的讲座,聆听他娓娓道来饮食、味觉、文化、艺术、哲学等在我们生活里,错综复杂的关系交织成一幅浮世绘。

梁文道的思维敏捷,对事物及趋势见微知著,他的一碗文化,盛满丰富多彩的思想与见解,让出席的听众胜读十年书。

演讲完毕后的问答时间,有位听众询问梁文道,接受不同种族的食物,是否有助于不同种族之间的团结?

梁文道的答复:不容易达成。他以麦当劳为例子,全世界的年轻人几乎都能接受麦当劳的汉堡包,可是未必能全盘接受美国的文化(牛仔裤也一样)

我国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以及让各民族团结一致,是多年以来政府不断努力的方向。

坦白说,如何表现文化交流、民族团结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样板戏”,例如在官方的文娱晚会让三大民族的舞蹈同台演出,或者宣传旅游的平面广告中出现三大民族的灿烂笑容,或者在课本里安排“小明,阿里和姆都是好朋友……”的课文等。

除此之外,特别强调各民族的食物如椰浆饭、沙爹、印度煎饼、豆腐、包点等已经成为国民的日常食用品,也是高官或政治人物最常挂在嘴边所谓文化交流、民族团结的绝佳例子。

文化是有不同层次的,一般文化结构包含三个层次即物质的、制度伦理的和心理价值的三个层面。

这三个层次像三个大圆圈,外大圈是物质层面,中圈是制度伦理层面,内小圈是心理价值层面。

文化结构的物质层面是最活跃的,也是容易交流及互相影响的,它的范围通常局限于衣食行住。至于制度伦理层面和心理价值层面,则代表一定的文化特质、传统、权威与灵魂,也是不能轻易改变或转变的。

举个例子,华人在春节时燃放鞭炮的习俗,也包含三个层次。

鞭炮是物质的,春节是制度伦理的,驱邪迎神是心理价值的。马来同胞燃放烟花鞭炮,所谓文化交流也只停留在物质层面而已,他们是难以接受烟花鞭炮具有驱邪迎神的观念(心理价值)

我们常常可以看见一些舆论,批评年轻人受西方文化影响,喜欢奇装异服、言行标新立异,导致中华文化陷入危机等等(几乎每个年代都出现)

基本上,发表类似谬论的原因,主要是搞不清楚文化结构的层次,以为文化只有一个层面(物质的),而且还误把西方流行文化当作精致文化看待。

无论是批判文化受影响,还是赞扬所谓文化的交流,两者面对文化的盲点都是一样的。

峇迪衬衫、牛仔裤,或者椰浆饭、汉堡包,都只不过是服饰与食物而已。如果文化要深度交流,首先应持有互相尊重、宽容、欣赏、平等的态度,而不是只注重表现与宣传肤浅的“样板戏”。

(2007年12月6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