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由首相署部长依德利斯领导的表现管理和传递单位(PEMANDU),向国人展示了“经济转型计划”(ETP),作为在10年内达至高收入国的规划之一,而有关计划以12 项经济关键领域(12 NKEAs)(12个深具发展潜能的经济领域)作为未来10年经济活动的主要推动力,并以131项先行计划和60项商机的总投资额高达1.38兆令吉来达到有关目标。
“经济转型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希望我国在2020年的人均收入提高至4万6千550令吉,中产阶级人数将增加64%或280万人,高收入阶级则增加3倍或130万人,而要达到这项目标的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是在未来10年,我国每年平均成长率须达到6.5%。
在投资额方面,1.38兆令吉资金的92%将来自私人界,其余8%来自政府,这显示了私人界将扮演吃重的角色,符合第10大马计划,私人投资每年增加12.8%的目标(每年大约1200亿令吉),也满足私人界的期盼:政府减少对市场的干预。
然而这项提升私人投资的意愿是需要政府努力推动的,因为从2005年到2010年之间, 我国的私人投资总额只达到马币4100亿元,平均每年只有680亿元的投资,与1200亿令吉的目标是有一段距离的。
根据资料,我国在1990至1997年期间,每年平均成长率是9.1%,同时期的私人投资每年平均成长率高达16.2%,可是过去8年,平均私人投资成长率只有1%。评论认为,私人投资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公共投资与官联公司(GLC)垄断国内主要经济领域,导致私人界缺乏投资项目与意愿。
虽然首相署部长依德利斯在解说“经济转型计划”时,表现出认真与热情的办事态度,有人更觉得他有苹果电脑的创办人贾伯斯的风范,可是独木难支,即使有首相纳吉的加持,也不见得他能够得到来自官僚体系的全力配合。
关于我国公共体系的弊病,长年以来都无法有效解决。我曾多次在本栏提到,我国公务员长期以来面对各种内忧外患,内忧是“三低”的弊病:管理能力低、工作效率低、人员素质低;外患则是受到贪污的诱惑,以及政治的干涉。
除了上述的内忧外患之外,直到最近,国人才发现原来高级公务员拥有的权利之高,竟然是部长也无权定夺他们的去留。两名国中校长发表种族极端言论事件,过了约一个半月,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才表示,他没有直接采取行动对付的权力。
不要以为这件属于教育部的事,不会影响政府正在积极推动“经济转型计划”,因为有关政策的执行,需要各个相关部门高级公务员的全力配合。如果教育部长没有权利对付逾2000名属于高级公务员的中学校长,那么其他政府部门的高级公务员,各个部长也无权对付了,换句话说,可能有高达数万名高级公务员,是手持“免死金牌”的。
有句话说,魔鬼在细节里,这群公务员往往就是魔鬼的化身,他们对于各种政策有一套我们耳熟能详的应对方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更有种种小破坏的心态如官僚态度、繁文缛节、种族歧视、有意刁难等,导致各种国家政策实行起来事倍功半,最终成了劳民伤财的失败计划。
坦白说,国人对于这个琳琅满目的“经济转型计划”,几乎都抱着观望态度,因为大家心里清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全看官员的作为了。
延伸閲讀:
原文刊登于光華日報“島城啓示錄”(2010年10月1日)
小破壞拖累大計劃
Labels: 10年10月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