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戾之風橫行

52周年的国庆在没有举国奔腾、欢乐喧闹的气氛中,平静地过去了。也许是经济低迷,或许是政局纷乱,民间似乎有一股巨大的郁闷,浓得化不开,时时刻刻等待一个宣泄的出口。

虽然宣泄的出口不一定出现一发不可收拾的野火燎原之势,可是近来5宗事件所出现的野蛮、暴戾、凶悍爆发举止行为,的的确确令人为之侧目。

首先是已经纷乱好一阵子的槟城豆蔻村事件。豆蔻村村民的粗鲁抗争方式,坦白说,并没有获得多少民众的鼎力支持,反而另许多民众感到厌恶。村民的屡屡抗议、示威、谩骂首长议员、堵住警车、阻挡拆屋等野蛮、暴戾行动(应是近10年来少见的),纯属“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因此导致他们的形象简直与暴民无分别。

如果豆蔻村村民最终接受发展商的双层排屋赔偿,那么之前他们口口声声的维护百年印度文化村的诉求制高点,将全部崩塌,也肯定引来民众更严厉、更难堪的骂名。

其次是牛头示威事件。8月28日一批自称是雪州沙亚南23区民众手持一个血淋淋的牛头,前往雪州政府大楼门口抗议。我在网络上观赏有关的新闻影片,隐隐约约感觉当时示威现场弥漫的野蛮、暴戾与凶悍气氛。

当地居民反对兴都庙搬迁至他们的社区,已经是师出无名了,竟然还拿牛头来示威、来糟蹋,更凸显他们的无知、不讲理、不懂得尊重其他宗教,简直与流氓无分别。

第三是槟州首长林冠英批评马华,遭马华党员“兴师问罪”事件。8月30日林冠英在盂兰胜会晚宴致词中,揶揄马华的英文缩写,引起在场的马华党员强烈不满,他们情绪高昂地走向主桌,高声辱骂,要向林冠英讨公道,引起一阵骚乱。

其实抗议、不满与反对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发文告、拉布条示威),这群基层马华党员为何偏偏选用最不文明的方式呢?


图片说明:雪州沙亚南23区居民与大臣对话会的火爆场面。

第四是雪州沙亚南23区居民与大臣的对话会。上个星期六的那场对话会,最终演变成谩骂大会,让雪州大臣不禁错愕。电视新闻报导的画面,清楚地呈现许多居民愤怒与叫骂的混乱场面,而报纸也刊登居民高举椅子,做出欲抛动作的图片。

根据报道,大臣与市长在作解释时,都遭喝倒彩,甚至有人高声谩骂台上的领袖“愚蠢”,他们的嚣张气焰,显示痞子的野蛮作风。

第五是取缔非法开斋市场小贩,市议员被小贩丢凉鞋事件。上个星期六槟城市议会执法人员取缔非法开斋市场小贩,遭到小贩的顽强抗拒。后来来到现场的州议员和4名市议员与众小贩谈判不成,引发小贩的激烈反应,场面顿时充满火药味,而在混乱中一名市议员还被小贩丢凉鞋。

非法摆卖被取缔,竟然还“理直气壮”地动粗,这群非法小贩完全不把司法放在眼里。

无独有偶,上述的5宗事件都集中在槟城与雪兰莪,也是民联执政的州属。是民联政府不得民心,施政不利人民?还是这些群众要求条件过于苛刻?

有理由,当然可以力争,可是为什么这些民众会有“不得理,也不饶人”的野蛮作风呢?连首长与大臣也敢敢指着大声辱骂(他们又不是误国误民的陈水扁),暴戾之风,实在让人不敢苟同。

牛头示威事件发生10天后,总检察长才决定提控示威者,算不算是迟来的正义?非法小贩最终获准继续摆卖,早知如此,市议会就不必浪费时间与人力来展开取缔行动了。

对付类似的暴戾风气,当局不应该妥协,不然的话,无理取闹的民众将有样学样,时时以野蛮、动粗的方式作为争取利益的手段,社会将会永无宁日了。

(2009年9月11日)

延伸阅读:


原文刊登于《光华日报》

《当今大马》牛头示威现场新闻片段

《独立新闻在线》:《牛头示威敲响警钟》

杨善勇:《一座兴都庙的规划》

黄洁媚:《无病呻吟的牛头》

Azmi Sharom:《Let's Stamp Out Racism》

Wong Chun Wai:《Use Your Head, Not Your Heart》

Veera Pandiyan:《No Place For Bigotry》

Shahanaaz Habib:《 Not Cowed But Regretful》

新闻:《林冠英讽马华“要找红包”》

许国伟:《花名》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