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貨來勢洶洶


前阵子前往超市购物,看见员工正在摆设像小山丘般的一包包干面,这些干面的口味多种(番茄、菠菜等),根据介绍牌子说明,是搭配火锅食用。干面的包装不俗,我便拿起一个来看,发现是来自中国的食品。

虽然我不确定这些干面是否适合我们的口味,可是我相信超市的架子上将陆续大量出现各种之前没见过的中国食品。

今年开始实行的东协—中国自由贸易区,将有高达1943种商品享有零关税,根据协定内容,东协6国和中国90%的产品不再征收关税。农历新年即将到来,普罗大众以为来自中国的应节食品将会降价,可是情况刚好相反,基于人民币升值、气候寒冷影响收成等因素,今年年货涨价约10%。

政府对于东协—中国自由贸易区的看法是乐观的,并且相信中国产品零关税不会对我国制造企业带来多大的冲击,因为进口税务只是减少5%而已,降幅不大,而出口棕油、橡胶和天然气至中国会从零关税中受惠。

政府也认为,在零关税后,从中国进口原料便宜,制造成本降低,企业可以把产品出口到我国享有零关税的中东国家,以避免与大批涌入的廉价中国货品硬碰。

政府对于东协—中国自由贸易区利多于弊的看法,让我国制造业感到质疑。

对于我国制造业来说,进口中国原料的领域,如食品、化学、机械、皮革及干粮等,只占制造业的20%而已,其余80%的企业将饱受中国廉价货品的冲击。在未实行自由贸易区时,我国商家已经感受到中国货品的强烈竞争,如今接近2000种中国货无需征税,预料汽车零件、电器、五金、纺织、鞋类、家具等领域制造业商家将面临生死关头,而最终关门大吉的将不会是少数。

虽然制造业商家可以改变经营模式或思维,例如前往其他国家生产或直接进口中国货品,重新包装后推出市场或从中国直接进货从事贸易,可是这种转变需要不同的技能、管理与知识,说易行难,企业确实不容易在短时间内转型,因此以华商占大多数的制造业商家,开始面对适者生存的严峻考验。

其实面对中国廉价货品冲击的不只是我国而已,印尼与泰国的商界也纷纷发出反对的声音。在泰国,中国橘子等水果已把当地水果打得落花流水,并引起泰北农民提出抗议要求辅助,而中国廉价商品大批涌入,导致许多当地商家极度不满,甚至萌生“抵制中国货”的不满情绪。

本地制造的货品,在价格上是无法与中国货竞争,可是在品质上未必没有优势。中国货的品质把关是马马虎虎的,衣服会脱色、鞋子快磨损、电池耐力差、插座难装置等,当然大家也有共识,愿意买就甘愿受,毕竟它最大的市场还是低收入家庭。

朋友送我一包霹雳实兆远的福州面线,味道不错、口感极佳,比起之前吃的面线有差别。这包福州面线的包装是有点简陋,面线装在塑胶袋里,尚有一张粉红色招牌纸,袋子封口则用塑胶绳子绑住。

面对中国货的冲击,本地制造商除了保持优良品质之外,应该也改善包装,提升产品的整体呈现方式,更要注重品牌经营,让顾客感觉得物有所值,不然的话,纯以价格低廉作为一较高低的传统竞争方法,本地产品肯定不是中国货的对手。

延伸閲讀:

原文刊登于光華日報“島城啓示錄”(2010年2月5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