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津貼、全面轉型


上个星期首相纳吉为“一个马来西亚经济大会”主持开幕时说,政府无法承担高度补贴金额,最终将取消各行业津贴,以减轻财政负担,也让能源价格符合市价的水平,而这也标志国家经济正在转型中,工商界须具备更大的竞争力。

年初贸消部宣布白糖零售价每公斤调高20仙,同时也宣布撤销面包津贴和白面包统制价格,以让白面包价格自由浮动,换句话说,消费者就必须面对日常食品上涨的问题。

虽然白糖价格只调高14%,可是如果不调高的话,政府在今年就必须承担12亿6千万令吉的白糖津贴。由于国际白糖价格已经上涨,政府原本分配给白糖的津贴7亿2千万已经不足支付。

我国政府为石油、煤气、白糖、米及一些日常需用品所提供的津贴,打从1961年开始。30年来,每年各种津贴的支出都控制在不超过政府全年开支的10%,可是2008年竟飙升30%,造成政府面对极大的财政压力。

根据财政部计算,政府提供的各种津贴数额,大约是每个国民每年8000令吉,换句话说,政府每个月津贴每个国民大约660令吉。

津贴机制在短期之内是有效协助国民在生活开支上获得减轻压力、企业在成本上具备竞争力,可是如果是长期实行的话,它将带来许多不良的后遗症,因为它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适者生存原则。

对于民众而言,津贴机制会导致滥用或浪费的情况出现。上个月槟州政府与州内华校交流,学校代表说明钱不够用的窘境,要求州政府豁免学校水费,可是被首长林冠英一口拒绝。首长拒绝的原因有二,其一是槟州水费是全国最低,其二是槟州人民的用水量全国最高。如果州政府再豁免学校水费,无形中加剧水资源的浪费。

政府正在大力推动经济转型计划,要把我国转型为高收入国家,而在转型过程中将面对许多阻碍,其中一项就是津贴机制。前人力资源部长冯镇安建议政府在5年内逐步取消各种津贴与统制品,而汽油津贴更应该在2年内取消,让油价自由浮动。

当然在逐步取消油价津贴的当儿,政府也应该积极改善公共交通系统与设备,以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根据资料显示,吉隆坡一带的公共交通使用率,从1985年的34%降至目前的12%,造成市区每天出现严重塞车问题。

有位评论人认为,我国引进百万外劳(包括合法与非法)作为制造业的员工,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津贴”。制造业依靠廉价外劳和政府补贴的各种资源(如电费、水费)来作为低成本的竞争力,可是类似的劳力密集工业往往都是简单的装配或加工制造工业(低价值产品),这也是中等收入国家的特色,因此要迈向高收入国家,大量减少对外劳的依赖(变相的“津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做法。

我国要转型为高收入国家,势在必行,目前政府已经陆续展开各种行动,如制定最低薪金制、减少食品津贴、限制外劳入境等,希望中小企业开始转向为资本与知识密集经营模式,全面提升我国的生产力、竞争力与产业价值链。

当然,作为民众,我们也希望政府的经济转型计划能够成功,可是在逐步取消各种津贴的当儿(人民会过一段苦日子),我们也要求政府把钱花在刀口上,不准任意挥霍或遭人挪用。根据利商特工队,贪污导致大马每年损失100亿令吉,或占国内生产总值1-2%,而总审计司年年揭露政府部门弊端,更让民众心惊胆跳。

如果政府不严厉对付涉嫌官商勾结的人士与贪官污吏,反而先要求民众绑紧腰带过日子,那么这个转型为高收入国家计划,要获得民众的全力支持与配合,是有点难度的。

延伸閲讀:

原文刊登于光華日報“島城啓示錄”(2010年2月19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