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前的这个星期,我国曾经发生种族冲突 “513” 悲剧。对目前我国的国民来说,几乎65%的人民没有经历这场灾难(根据统计,我国大约55%人口在24岁以下),只有50岁以上的人民才有深刻印象。
我对“513”的最初经验是在小学时候。那时我们每个星期都可以前往学校图书馆借书,而我在那里找到一本书,书名好像是《513悲剧》之类的,印象中里面是各种报导的文章。翻看时,隐隐约约知道是这么一回事,后来我把书借回家,并向妈妈询问,她才告诉我发生的事件,不过她有点纳闷:这么小学图书馆会有这类书籍。
上个星期,我在报章上读到好几篇有关“513”的报导及文章,大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与个人经验,谈起39年前的一场灾难。
有一位新闻从业员的经历蛮奇特的,事件发生时,他才8岁,居住在槟城亚依淡的甘榜马来由,那里是三大民族居住的地区。“513”发生时,他们一家6口并没离开,那段时间他们还向经过门口的马来邻居互相打招呼,宛如平常一样,后来事实证明,那里是槟岛最安全地区之一,尤其是对华人来说。
当然,也有许多人的经历是恐怖的。有一位欧印混血的新闻从业员正在看电影,忽然影片中断,一群暴徒手持武器要冲入戏院,观众四处乱逃,后来那群暴徒表明只对付一个种族,他则得以逃出鬼门关。他也知道当他离开后,那里肯定有许多人惨遭不幸。
根据官方的报告,“513”暴乱的死亡人数不超过200人,不过一般相信数目应该介于800至1000人。
虽然“513”已经过去30年了,可是在许多上了年纪人士的脑海里,它仿佛是梦魇,只要一点风吹草动,那种刻骨铭心的恐惧,几乎会让头皮发麻。两个月前,全国大选刚刚结束,一些不安的情绪在弥漫整个空间,许多谣言通过简讯四处散发,听多了竟也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当槟城光大有数百人围聚叫叫嚷嚷,做一些抗议的活动时,许多年长一辈的人士,马上联想39年前的惊骇往事,囤积干粮和少出门,成为他们最关注的两件大事。
“513”悲剧是如何发生的?
有历史学者认为,关于“513”悲剧,最常见的误解是以为只有一个原因导致惨剧发生,其实是应该有多个原因,或者从多个角度去探讨的。
去年柯嘉逊博士出版的著作《513——1969年大马种族暴乱之解密文件》 ,该书观点另辟蹊径,从政治斗争的角度切入,不同于之前一般较注重种族之间自发纠纷的观点。他认为,该项惨剧是一些失意政客的斗争方式,他们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手段挑起、煽动种族之间的不和谐,让国家、社会发生动乱,以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类似失意政客的斗争方式,李光耀在其回忆录里曾多次提起。
39年过去了,时间会冲淡,或者改变许多看法与思维。今年3月8日的政治海啸,确实把种族主义的政治冲破了一个大洞,让许许多多的不同声音,纷纷发出声响,包括对“513”的讨论,以及寻找事件的更多真相。
其实,在“513”期间,许多感人的事件也频频发生,马来人保护华人、华人帮忙马来人,两个种族互相协助,共同抵制暴民的残酷无情。人性的光辉,在恶劣的情况下,显得更光亮、耀眼。
“513”是我国历史的一个污点,它犹如人性的黑暗面,唯有认识及清楚它带来的痛苦与残酷,我们才能更自信地跨越、超越它。“513”不应该还是一个忌讳课题,更不应该成为一些政客吓唬人民的伎俩。我们这一代人应该用积极、理解与宽容的态度看待它、讨论它,然后为它画上休止符。
(原文刊登于光华日报“岛城启示录”专栏2008年5月16日)
513的聯想(直面歷史,終結夢魘)
Labels: 10年5月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