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規小販將面對陣痛


槟城的槟岛与威省市政局将在下个月开始严厉对付违法的小贩,行动包括拆除及发出传票给违规的小贩与摊位。与此同时,饮食店的卫生情况也将受到严厉监督,当局将继续进行饮食店等级评估,如果被列入D等级,有关饮食店将被训令关闭直到卫生状况达到符合的卫生水平为止。

槟城要继续保持美食天堂的荣誉,州政府就不得不大力整顿违规的小贩与饮食店,以确保他们遵守卫生条例,保持环境卫生与妥善处理厨余;遵守营业规则,不妨碍公共地方与交通。当然,我们也可以预料当局将面对的阻力(小贩,政治人物),但是这个存在多年,没有妥善解决的大问题,是时候面对彻底的大改变了。

虽然槟城享有美食天堂的荣誉,每年都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可是单单依靠美味的食物是不能永远保持优势的(这是许多小贩的迷思)。槟城的游客,以城市人占大多数,尤其是来自文明的城市。饮食店周围环境的卫生、舒适与优质的服务态度,也是城市人在选着用餐时考虑的条件之一。

除了城市游客之外,不要忘了槟城也是一个城市。30岁以下的年轻一代都是受过文明社会洗礼的,他们自小在舒适的环境中长大,因此对于卫生与清洁的要求,是许多年长一辈无法想象的。

曾经有个小朋友尿急要上厕所,可是他觉得厕所肮脏,不肯进去。妈妈走进厕所一看,发现里面干净,也没有臭味,后来才知道,没有铺上地砖的洋灰地面,小朋友觉得“地上黑黑的,看起来很肮脏”。这也难怪他,城市小孩不曾看过没有铺上地砖的厕所是必然的。

从有效改善环境卫生方面来看,饮食店、咖啡店与小贩的厨余处理是必须严厉依法执行。水沟不是垃圾桶的观念,至今还得积极宣传(外劳员工的卫生意识偏低)。如果饮食店不有效处理厨余,周围的水沟,一旦堵塞,炎热天则散发臭味,下雨天则垃圾污水四处漂流,令人避之则吉。

我曾经与友人在饮食店门口,目睹水沟上面漂浮的五颜六色污渍,几个朋友互相对望一眼,终于一起转身离开。饮食店的经营者可能会认为门口的水沟清洁与否,不关我的事,可是肮脏的水沟足于让未进门的顾客,倒足胃口,食欲尽失。

我曾经在《肮脏吃,肮脏大?》一文中提到,“许多人常用“肮脏吃,肮脏大”来显示身体对不卫生食物的适应能力。这个观念似乎用错在对象身上,其实那是指畜牲对饲料的适应能力,不是人类对不卫生食物的免疫能力。食物与进食环境的卫生标准是评定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之一。”

除了卫生问题之外,妨碍交通顺畅与影响社区安宁也是违规小贩与小贩中心经常带给社会和民众的难题,尤其是住宅区和交通堵塞区。重新安置小贩是州政府将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不过当局还是必须精心规划、坚持执行,不然的话,槟城未来的整体市容、文明与现代化标准,将受到严厉的考验。

违规小贩、饮食店、小贩中心是槟城的老问题,多年以来都没有解决(不是不能解决)。之前的主政者,面对类似问题,往往采取避重就轻,或者雷声大雨点小的执法行动,因为投鼠忌器,不敢得罪某些强势政党的选区或势力,深怕挑起所谓种族课题,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就以放任的态度,换取明哲保身的政治安全。

今时不同往日,州政府终于要开始行动,积极处理违规小贩、饮食店、小贩中心问题,过程会出现种种阵痛,但是为了迈向更清洁、舒适、文明、现代化的社会,这一大步是必须迈开的。

延伸閲讀:

原文刊登于光華日報“島城啓示錄”(2010年4月23日)


肮脏吃,肮脏大?

作者:欧宗敏

原文刊登于光明日報“島城紀事”專欄(2007年5月3日)

槟城小食美味可口、价钱大众化,所以不只是槟城人喜欢享用,来自全国各地游客也对具有槟城风味的小食,赞不绝口。槟城是国际知名旅游胜地,外国游客数目也不少,可是在众多小贩中心或者咖啡店里,外国人(包括日本人)身影却不多见,难道他们不能接受槟城风味的小食?其实不然,他们对于用餐地点的卫生环境及食物清洁非常有意见。关于这点,常常与外国人交往的朋友应该有体会。

曾经有位朋友告诉我一件事,槟城有为数不少的日本餐馆,如果是日本人走进去,目光浏览里面摆设与布置,他们大略知道这间餐馆是不是由日本人经营的。我以为只是从餐馆的设计装潢、摆设布置是否具有日本风味作为评定标准,原来不只如此,朋友告诉我,日本人注重细节,所以整齐、干净与卫生是重点要求。

作为槟岛人,大家都有驱车过海去品尝海鲜的经验。我曾经舟车劳顿前往一家生意红火的海鲜餐馆用餐,虽然桌面经过清理,可是还相当“油亮”,因此要求服务员再抹一遍,过后我再用纸巾抹桌面,五六张纸巾都是灰黄色油渍,朋友看了笑笑摇头。我还没告诉他,如果去趟厕所回来,他肯定没胃口。

没胃口的事还蛮多的。例如与友人走进餐馆时,发觉地上的油渍几乎可以让人滑行了,虽然咖喱味道香浓诱人,可是友人还是坚持离开。例如还未进入咖啡店,只见地上有一大盆装有等待清洗的碗盘筷子汤匙,还有剩余食物与汤汁,再加上满地油腻积水,这些“奇景”足以让你止步了。例如许多路旁的露天环境是以清凉取胜,可是路旁水沟往往会传来阵阵腐臭味,奇异的是许多食客似乎是充鼻不闻(患有感冒?),继续埋头狼吞虎咽,享受“古早味”的街边小食。

许多人常用“肮脏吃,肮脏大”来显示身体对不卫生食物的适应能力。这个观念似乎用错在对象身上,其实那是指畜牲对饲料的适应能力,不是人类对不卫生食物的免疫能力。食物与进食环境的卫生标准是评定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之一。

当然,厕所的卫生也是评定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之一。过去十年,几乎每位去中国旅游的人,回来都会大谈“厕所奇遇记”,因为那儿的厕所令人产生“不安全感”,其实这种心态是五十步笑一百步,新加坡人对这里的厕所也产生极度“不安全感”。新加坡人来槟城旅行,假如他们之中有人上厕所回来,其他人就会用询问的眼神望住这位“勇士”,如果他点头,其他人则纷纷有行动,不过通常摇头的情况较多。

坦白说,我们不应该嘲讽新加坡人“怕死”,因为在城市成长的年轻一代,他们对卫生的要求也逐渐与“怕死”的新加坡人一样。我的侄女每逢学校假期都会从吉隆坡上来槟城度假,她们喜欢这里的山水,也喜欢这里的小食,不过对于在那一个小贩中心用餐,她们是有要求的。她们的要求不是美味食物(还不到懂品尝食物阶段),而是环境卫生。我的侄儿四岁大,如果厕所的地面是铺盖洋灰而非瓷砖,他会闹别扭不进去。

俗语说:“富过三代,才懂穿衣吃饭”。“懂穿衣吃饭”的年轻一代对食物及用餐环境的要求,是绝对不会苟同类似“肮脏吃,肮脏大”的说法,这一点是岛上餐饮业经营者必须牢记的。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