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篇

前些日子曾收到读者的电邮,内容是讲述某个团体在推行某个活动时,面对的一些人为的阻碍因素,他希望我能在专栏里讨论有关问题,以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承蒙读者的厚爱,他们觉得评论或专栏文章有影响力,如果作者愿意撰写有关课题,至少能够为他们说出一些面对的难题与难处。其实专栏文章的影响力毕竟有限(有知名度的作者则例外),而专栏作者又不是记者(当然有些是记者身份),缺乏实地调查与报道的权限与能力,加上这个课题更是我所理解与观察的范围之外,因此实在无法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撰写时事评论文章,需要有长期观察与对某些课题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不然的话,提出的各种观点与看法,则容易流于表面化和片面化,甚至像中学生的议论文,因此对多数撰写时事评论文章的作者而言,不熟悉、不理解的范围与课题,多数是不轻易下笔针砭与批评(当然也有许多例外的例子)

针砭时弊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要一针见血的话。多数的作者都应该同意,撰写时事评论文章需要观察、阅读与思考,而且是敏锐的观察、大量的阅读与多方的思考。一篇文章的见解高低,与作者的这三项能力息息相关。

除了这三项能力之外,尚有其他原因作为长期撰写的支撑力量。我在阅读杨照的《面对未来最重要的50个观念》时,发现他在〈自序〉的一段文字,能够精准说出撰写时事评论文章的另一个支撑力量。

他写道:“一路写作那么多年,没有一些信念支撑,不可能走下来的。其中一个信念,就是相信:应该用自己的笔,改变这个社会,提醒少掉一些什么不好的,也许还能说服一些人追求些什么更美好的。我从来没有自信自己“能够”,只是觉得自己“应该”,而做 “应该”的事,让我心安,让我活得舒服些。”

对一些业余撰稿人来说,每个星期要交一两篇文章,是不容易让人活得舒服些的。一个星期过得很快,一眨眼交稿时间又到了,所以杨照的话蛮贴切的:没有一些信念支撑,不可能走下来的。不过信念归信念,重要的还是文章要有见地。

我的兴趣较为广泛,除了时事之外,其他方面如历史人文、潮流趋势等,也是常常引起我的注意,时时让我的目光转移,望向色彩缤纷的花花世界。我曾经撰写的一些较软性的题材,如餐饮业、烹饪、美容、美食、潮流等,而一些女读者对于类似题材的喜爱,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想不到有女读者群)

《岛城纪事》一写就是两年多,累积的文章逾110篇,而整百篇的文章,让我有机会好好地思考整百个课题,每一次的思考,也让我有机会好好地厘清看法与观念。每一次写完文章,关上电脑的时候,亢奋的思维,让自己感觉活得舒服、美好,而撰写最后一篇的《岛城纪事》专栏,感觉依然如故……

(2009年3月19日)

1 条评论:

Zheng Qing Ping 说...

Hi..old buddy! ..remember I smsed you in CNY? I am back in Sweden now..pity didn't get the chance to meet up, but I can check on you here :-)

You are right about the writing stuff..it is never easy to write columns. I admire you presistant in writing.. so now you know I am one of the female readers :-)who support you all the way. Keep up the good job!
With my best regards from Gothenburg, Sweden
Qing 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