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送炭的无奈

目前在我国,华小进行的各种增建、搬迁以及扩建工程,或者修补油漆校舍、添置桌椅配备事项,往往都需要向华社筹款及募捐。

面对各种不同名堂及形式的筹款及募捐,坊间经常出现类似的呼吁,“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以强调资助华小教育的重要。

坦白说,类似的筹款呼吁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

这种呼吁应该来自那些贫穷、落后的国家与区域如柬埔寨、寮国、孟加拉、中国、非洲等。我国早已进入发展中国家行列GDP已达5,000美元),国家早已有能力提供12年的全免普及教育。

独立50年,我们早已脱离“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赤贫国家水平了,KLIA、布城、国油双峰塔、南北大道等硬体设施,更证明我国至少比柬埔寨、寮国、孟加拉等进步、富裕的不争事实。

既然国家经济状况不差(过去25年,平均年度经济成长率是5% 左右),为什么华小却依旧急需社会人士的资助?

在第九大马计划下,小学教育拨款总数是48亿零吉。华小获得拨款是小学教育拨款总数的3.6%,可是华小学生人数却占全国小学生总人数的21.2%。华小拨款与学生人数的比例相差太远是华小“钱不够用”的主要原因。

拨款严重不足是公共行政的人为偏差,也是教育政策在执行上的办事不公。作为纳税人,我们有权利要求我们缴付的税收,应用在我们要求执行的项目上,例如公平分配华小教育拨款以及制度化的发展各源流教育。

什么是制度化的发展各源流教育?

制度化的发展各源流教育就是根据某地区居民的需要,建立他们需要的各类型小学及中学,而不是根据教育政策的指示,先建立国民小学及中学,然后要求学生报读。因为居民都是纳税人,政府不应该漠视他们对教育的要求。

我向来敬仰与佩服各方人士对教育的热忱及对华小筹款的不遗余力,不过对于这种“雪中送炭”资助方式,例如出钱修补油漆校舍、添置桌椅配备、买地增建扩建等行为,我们(包括出力的)必须要持有一个清楚的观念。这个观念是“我们可以理解,但是不能认同”。

我们可以理解在目前偏差、不公情况下,华社不得不无奈地进行“雪中送炭”的资助方式以救助华小,可是我们不能认同这种无奈的“雪中送炭”资助方式,因为发展华小是政府的天经地义责任,现在华社是被迫反客为主。而在未来日子,华社更应该严厉要求政府无条件负起发展华小的重担。

在华小新校舍竣工庆典上,当华社热心人士陆陆续续上台领取“热心教育”、“热心华教”的牌匾时,大家心里要清楚这种“雪中送炭”资助方式是无奈的,也更应该抱有这种想法:希望下一代不需要再做类似资助工作(我国已经独立50年了)

难道华小就不需要华社的资助吗?

当然不是,华小仍然需要华社的资助,不过应该是“锦上添花”资助方式。

“锦上添花”资助方式则是另一种不同的观念了。

(2007年5月24日)

延伸阅读:

关于教育部官员的行政偏差行为可以点击与阅读沈天奇的《尊重和维护华小董事会主权》一文(PDF格式文件)
http://www.djz.edu.my/resource/main/zhuanti/zhuanti02-01.htm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