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常常在报章上读到类似新闻。
例如美國大學理事會在前年宣布,美國高中將開設華語基础學分課程,2007年開始舉辦華語文考試,成為評量學生程度的標準之一。
例如去年1月,泰國教育部決定將中文列為第一外語,並在2008年將中文列為中、小學必修課程。
例如目前全球有85個國家、將近3千萬人學習中文,還有更多的人湧進中國大陸學習中文,在中國大陸學習中文的外籍學生大約為10萬,台灣則有1萬人左右。
当然我们也常常听闻周围人士口耳相传的类似消息。
例如某某的儿子被外资公司派遣上海出任分公司主管,因为全公司只有他懂得华文。
例如某某老同学近年来每个月几乎都飞往中国几趟,视察业务及接洽生意是主要工作,因为二毛子老板器重及依靠他的语言能力与工作表现。
我们也不时发现,类似的新闻与消息,具有相当的感染力。周围的人在阅读新闻,或者听闻消息之后,往往会显露忍耐已久的欢愉,仿佛脑海中出现一个人在高高的楼台上喊出“中国人站起来啦!”(虽然是不实际,可是能够满足长久被压抑的情绪)
中国经济的崛起,令全球人士开始注重中文,因为要开拓13亿人口的商机,中文能力显然重要。不过类似着重商机的看法与许多在海外的华人(尤其是只懂中文的人)对中文崛起而感到欣慰是两种不同的观念与情感。
近年来坊间的言论如“学习华文的重要”、“21世纪华文有价”、“华文将成为重要的语文”等,纷纷扬扬地洒满许多版面,其背后仿佛有一种终于熬出头的快感。其实那只不过曝露只懂单一语文的局限与短视。
上面所提到的种种新闻与消息,并非说明中文的重要,而是表明双语的优势。难道你以为外资公司会派遣一位只懂中文,或者只懂英文的人去上海?某某的儿子是懂得中英双语,所以他才有升迁机会。
全球3千萬人學習中文和大约1亿中国人(单单中国而已)学习英文,这个庞大数目的背后只有一个共识:双语非常重要。他们并不满足于只懂得一种语文,因为他们清楚掌握双语意味着提升语文能力的优势。
对于语文的学习,亚洲人的态度是积极的。在亚洲,使用英文的人数超过3亿5千万人(这个数目大约是美国、加拿大和英国人口的总和),而其中大部分是能够掌握双语的。这种语文优势与欧洲人相似,欧洲许多国家都有双语环境,年轻一代开口能说英、德、法语,并不稀奇。
21世纪可能是属于中国的世纪,可是还不是属于中文的世纪(看看哈利波特狂潮略知一二)。
在21世纪,掌握中文是能提升语文能力的优势,不过这个优势是建立在已经掌握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其中一种语文的前提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