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紅旗飄飄的歷史


前马共总书记陈平在“合艾和平协议”20周年来临时刻,坦诚他想回到马来西亚安享晚年,祭拜父母以及百年后埋葬于此。虽然之前他接受英文《星报》专访时表示,“如果可以证明马共曾经滥杀无辜”,他表示遗憾和愿意道歉,可是后来他澄清有关报道,并表示如果政府要他公开道歉,他绝对无法接受这个让他回国的条件。

这位曾经是我国头号恐怖分子、政府曾经悬赏马币25万元(大约是今天的200万令吉)要他的人头的陈平,今天已是85岁老态龙钟的年迈老人,相信不管他愿意或不愿意向当年惨遭马共滥杀的人士与家属致歉,我国的大门是极度不容易为他打开的。

关于陈平是否可以回国的课题,华社的声音多数只是基于人道(不认同共产主义),让他回来,不过在马来社群,陈平依然是一个禁忌,他与马共当年的所作所为,仍然是抹不去的伤痛。

根据今年6月独立民调中心的调查显示,92%马来人与55%印度人不同意陈平回国,而只有61%华人同意让他回国。如果综合三大民族的观点,不同意陈平回国的还是占大多数。

当年陈平领导的马来亚共产党,遵循“枪杆子出政权”的政治理论,摈弃民主议会的和平协商形式,以武装革命方式,实现红旗飘飘的共产政权。虽然马共成员以华人占大多数,但是我国的大多数华裔长年以来都不支持共产主义或马共所谓的武装革命理想。

在我国的历史里,至少有2次马共认为他们有机会赢得华社的支持。

第一次是1950年代,当时英殖民政府建立新村,强逼50万华人迁入,以断绝马共利用他们提供粮食供应。如果大多数华人厌恨英国殖民政府而转向支持马共的话,以当时50万华人的数量,我国肯定发生极度惨烈的内战,或者极度惨痛的种族动乱。不过庆幸的是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因为马共的种种恐怖袭击行为如放置炸弹及纵火以破坏公共设施,暗杀官员军警及他们眼中的告密者与反共人士(包括枪杀钟灵校长陈充恩等),无法获得大多数华裔的认同。

第二次是1969年的513事件。虽然种族纷争导致严重流血事件,可是经过民主议会洗礼的华人,并没有因此放弃民主主义,而纷纷投向以武装暴力为革命手段的马共。1970年代以后,无论在森林或城市,马共人数日益减少(人数只有数千人),不过对国家安全依然存有严重威胁(马共策划至少有30宗暗杀事件,包括殉职的全国总警察长阿都拉曼和霹雳州总警察长古传光)

由于坊间较少出版有关华裔抵抗马共的中文书籍,而有关类似的专访与报道也不多见,因此造成一般的刻板印象,以为只有巫裔军警才是剿共最大的功劳以及殉职最多的单位。根据统计资料,在抵抗马共的过程中,无辜牺牲的平民百姓(以华裔占大多数),约有3千人。对抗马共的战场不只是在森林,许多时候,城市与乡村也是杀戮战场。

在逾百个新村里,不计其数的华裔村民因怀疑通风报信或与殖民政府合作,而遭马共处决或枪杀;英国居民和家属(多数经营种植业),约有100人惨遭马共枪杀;政治部的华裔情治人员与警察,许多人被马共暗杀而殉职,其中还有他们的家属……

对一些人来说,陈平只不过是一位日落西山的老人,可是对另一些人而言,陈平还是背负着恐怖分子的符号。

陈修信的女儿陈淑珠指出,1949年她的祖父陈祯禄成立马华公会两个月后,马共分子向他投掷手榴弹,陈祯禄几乎满身浴血但活了下来。她的父亲陈修信时常接到马共的恐吓信,他前往巡视家族树胶园时,须由军警保护。基于陈平想回家祭祖是儒家传统(他不大可能是儒家信徒),因此陈淑珠不反对他回国。

失去右脚的退伍军人苏巴曼表示,他反对陈平回来并不因为他是华人。他知道有位马来裔的前马共居住在务边,他通过亲戚转告该名前马共:你不应该住在这个国家。

这些20年至50年前的往事,对许多年轻一代而言,是陌生的。无论你同意或不同意陈平回国,这一段国家曾经面临马共威胁的历史,你有必要了解。

(2009年12月11日)

延伸閲讀:

原文刊登于《光華日報》“島城啓示錄”

Wong Chun Wai:《 It's Still Hard To Forgive》


没有评论: